原标题:【地理视角】什么是河流阶地?三角洲的六种形态!水系形状又有哪些?中国最大的12条河,名字是怎么来的?
1.河流阶地
(1)概念:河流下切侵蚀,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,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(如下图)。
(2)形成: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,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,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阶地面形成时期,河流的侧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;阶地斜坡形成时期,河流的下切作用占优势。
(3)阶地形成过程:河流堆积作用,形成平坦面→地壳抬升,河流下切→形成新的阶地→。在每一阶地形成时期,地壳较稳定,地壳是间歇性抬升,而河流表面砂砾石沉积表现为间歇沉积。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、河流侵蚀和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
天山的抬升仍在继续,河流仍在快速下切,在山前形成深邃的先成河峡谷
峡谷的侧壁,平整的阶地记载了天山间歇抬升的历史,也记载了峡谷间歇加深的历史
2.影响河流阶地形成的因素
因素 |
表现 |
气候 变化 |
气候变冷,流域内物理风化加强,碎屑物质丰富,或者气候变干,流域内植被覆盖度减小,坡面侵蚀强度加大,使流域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,沙量增加,造成河床加积 |
气候变湿热,流域内植被茂密,河流中泥沙量减少,径流量增加,导致河床下切侵蚀,形成阶地。 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和侵蚀作用的交替,便会形成一系列阶地 |
|
构造 运动 |
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, 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,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,此时塑造出河漫滩 |
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,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,流水侵蚀作用加强,使河流下切,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。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,便会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|
|
基准面 变化 |
侵蚀基准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,最先发生在河口段,然后不断溯源侵蚀,在溯源侵蚀所能达到的范围,一般都会形成阶地,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的阶地是从下游不断向上游扩展,因而同一级阶地下游形成的时代比上游的时代要早 |
3.阶地的类型
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成作用的性质将阶地划分为:
(1)侵蚀阶地
结构:由基岩组成,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,多出现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,一般沿河谷连续分布
形成:在形成时期,由于当时谷地比较狭窄,水流流速较大,在侵蚀成的阶地上很少有冲积物的堆积,或者即使有薄层的冲积物后期也几乎被侵蚀掉
(2)堆积阶地
结构:由冲积物组成,在河谷中下游最为常见
形成: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,同时发生大量堆积,形成宽阔的河漫滩;然后河流强烈下切,当河流下切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时,形成堆积阶地
(3)基座阶地
结构:由两种物质组成,上部是河流冲积物,下部是基岩,分布于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的山区
形成:由于构造抬升,河流下切,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形成的(下切深度超过原冲积层的厚度,切至基岩内部而成
(4)埋藏阶地
结构:不显露于地面,多出现在下游河段
形成: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河流冲积物覆盖而埋入地下
4.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
阶地是农业发展、聚落选址、建筑布局、寻找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。
(1)阶地位于河流附近,水源充足。
(2)阶地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利于发展农业。
(3)阶地地势平坦,建筑施工难度低。
(4)阶地往往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,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,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,如金、锡在阶地堆积富集形成矿床。
(5)通过对河床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,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,如褶皱、断层等。
曲峡地貌及形成过程
曲峡地貌形成:在早期的古平原上,地势平坦,流速缓慢,侧蚀作用强,形成曲流;后来地壳抬升,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。
太行山是中国曲峡最为发育的山脉,下图 河南林州太行山大峡谷
这种先有平原河流,后因地表抬升、河流下切而产生的谷地被称作先成河峡谷(曲峡)
在先成河峡谷的两岸,形成阶地景观,河流阶地是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
洪水位上最新露出水面的为一级阶地,从下往上递增。一般来说阶地位置越高,形成时间越早。
“三角洲”翻译自英文delta,即希腊文Δ。
三角洲的发育受制于许多因素,但其大小、几何形态和岸线形状主要取决于入海河流挟沙能力与海洋动力(波浪、潮汐、沿岸流等)对入海泥沙再搬运能力之间的对比关系。
河流因素:河床、径流量、输沙量、泥沙粗细
海洋因素:盐度、潮汐、洋流、波浪、风(地理帝)
构造因素:沉积盆地坡度深度、地壳升降
气候因素:降水蒸发、风化作用、海面升降(地理帝)
随着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和海洋再造营力的增强,河口依次形成扇形(或吉尔伯特型)、鸟足形、舌形、尖嘴形、弓形和河口湾形三角洲类型系列。
扇形三角洲
形成于入海河流含沙量高、河道分汊并经常改道、口外海滨水深较浅的河口区,由泥沙均匀地向海堆积而成,如中国黄河、滦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、多沙条件下形成的。
鸟足形三角洲
形成于入海河流含沙量较高、河流作用占优势的河口区。由于汊流大小不一所堆积构成的沙嘴,平面形态似鸟足而得名,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最为典型。
舌形三角洲
形成于入海河流含沙量较高、汊道众多的河口区,其河口沙坝经波浪改造连接而成,如俄罗斯的勒拿河三角洲。
尖嘴形三角洲
发育于入海河流含沙量不多,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区,由主流河口堆积成突出于海中形成,如埃及尼罗河三角洲。
弓形三角洲
发育于入海河流含沙量不多、有潮汐作用的河口区,由河口附近沙体堆积为向海凸的弓形,如非洲尼日尔河三角洲。
河口湾形三角洲
发育于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强烈的喇叭状河口区(又叫三角港),由河口湾被河流泥沙充填而成,如南亚恒河三角洲。
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、土壤肥沃,营养盐类资源丰富,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,也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活跃区,且内外交通都较为便利,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。但是,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,容易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,必须注意保护。此外,三角洲是地球表面主要的沉积区之一,古三角洲沉积层往往是油、气藏的重要场所。
黑龙江
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,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。它最古老的名字叫“黑水”。东北是我国著名的黑土地,江水在黑色的河床中流淌,远远望去乌黑一片,故名。又因为“乌黑的江水”在弯曲的河床中奔流不息,矫若游龙,所以人们又称之为“黑龙江”。
金沙江
古称丽水,是长江的上游,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中段,因古代盛产金沙而得名。据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载:“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(古名丽水),此水源出吐蕃,绕流丽江府,至于北胜州,回环五百余里,出金者有数截。”
扬子江
“扬子江”之名始见于隋代,指的是长江下游今仪征、扬州一带。近代,长江下游的扬子江沿岸是中国的繁华之地,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最先到达此地。对他们而言,长江就是“扬子江”,翻译成时他们便把长江译成了Yangzi River。因此在外语中“扬子江”指的是整条长江。
黄浦江
是上海的母亲河,也是上海重要的文化标志。楚考烈王元年(公元前262年)拜黄歇为相,封春申君,上海一带就是他的封地。当时是一片荒凉之地,有一条河从这里注入大海。每逢大雨,此河泛滥成灾,人们深受其害。相传黄歇带领百姓疏浚治理,使之泻入东海。从此沿江两岸的人们安居乐业,这条江便称作了“黄歇浦”,也称“黄浦江”。
钱塘江
浙江省最大的河流,流经杭州市,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而入东海。秦代曾在今杭州西置钱唐县。唐代以“唐”为国号,乃加“土”为“塘”。此江因流经钱塘县而得名。
鸭绿江
流域森林茂密,两岸崇山峻岭,江水清澈碧绿,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,绿得透亮,绿得醉人。先人们形象地拿雄鸭颈毛上的亮绿作比,于是把此江称为鸭绿江。
怒江
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国际河,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,从云南流入缅甸,最后注入印度洋。“怒江”之名最早来源于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怒族。怒语中称怒江为“阿怒恩梅”,意为“怒人之江”。
永定河
北京的母亲河,过去是一条水患不断的河流,几乎年年都要发洪闹灾,所以原名“无定河”。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清廷曾在卢沟桥以下沿河两岸修筑长堤以防水患,康熙帝还下令改河名为“永定河”,希冀它能“永远安定”。河水虽然后来泛滥如故,但“永定河”之名却流传了下来。
赣江
江西的母亲河,自南而北纵贯江西全省。它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,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。其源有两支,东支称贡水,为赣江正流,西支为章水。章水、贡水在赣州汇合后曲折北流,自此始称赣江。“赣江”原作“贑江”,“贑”即“章”“贡”二字合并而成。
漓江
一称漓水,位于广西东北部,同湘江上游的灵渠(湘桂运河)相通。“漓江”的“漓”意思是“离”。据清代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载:从灵渠出五里之后,水分两派,一派向南流而曰漓水,一派向北流而曰湘水,“漓,离也,言违湘而南”。
青衣江
四川盆地有一条知名度很高的江——青衣江,它发源于四川省宝兴县北,最后在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前汇入大渡河。青衣江与古代的青衣县名称,均源于上古时代的青衣国国名。远古时代的青衣国,是青衣羌人建立的国家,也称“青衣羌国”。青衣羌族据称是因族人崇拜青色的服饰而得名。
灞河
喜欢唐诗的人都知道,唐代长安东有一条河叫灞河,灞河上有一座桥叫灞桥。灞河两岸杨柳依依,当时人们送别亲友常在此处“折柳留恋”,故而“灞桥折柳”成了唐诗中著名的典故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
灞河位于西安市的东郊,发源于秦岭,原名滋水。春秋时,秦穆公向西扩张,“开地千里,遂霸西戎”。秦穆公称霸西戎后,为了昭显武功,把秦都城外的滋水改名为霸水,后来在“霸”字旁加上三点水,而成“灞水”,再后来人们又逐渐改称其为“灞河”。
淮河
位于中国东部,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,是中国七大河之一。据传说,淮河边生存着一种叫“淮”的短尾鸟,“淮水”就因此而得名。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。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“淮”字出现,历史上,淮河与长江、黄河、济水并称“四渎”,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。
珠江
珠江系西江、北江、东江的总称,其中西江为珠江干流,长2129公里。珠江流经广州南面的江中,有一石岛。由于石岛长期受江水冲刷,其表面变得非常光滑,形似圆珠,当地的人们称它为“海珠石”,珠江由此得名。
黄河
中华民族的摇篮,黄河因河水颜色浑黄而得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载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。”指的就是黄河。战国末期称其为浊河,西汉初年始称“黄河”。《汉书》有“使黄河发带,泰山如厉”的记述,但仍未被采用,直到宋代,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。
一条干流
及其支流组成的
河网系统称为水系
如何区分
水系的形状
是很多同学面临的难点
今天我们一起来
进行总结
01
辫状水系
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、冲积—洪积扇以及山前倾斜平原上,由许多汊流构成的、形似发辫的水系。
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: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,容易产生暴涨暴落;河流含沙量很大且粒度粗细不均;河床较为平坦开阔,泥沙易沉积。
典型案例:长江上游通天河、伊犁河、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段
长江源头某河段(来自于中国国家地理)
伊犁河某河段
02
扇状水系
扇状水系是指支流从不同方向共同汇入干流,形成以干流和支流组成的扇骨状的水系,这种水系的汇流时间较为集中,易造成洪涝灾害。
典型代表:海河水系、叶尔羌河水系
海河水系图
03
羽状水系
干流两侧的支流分布较均匀,近似羽毛状排列的水系。这种水系汇流时间长,暴雨过后洪水过程缓慢。
典型案例:淮河水系
淮河水系图
04
放射状水系
放射状水系又称辐射水系,是指在穹隆构造上或火山锥上发育的河流,形成顺着坡向四周呈放射状外流的水系。
典型案例:海南岛五指山附近水系
海南岛水系图
05
向心状水系
向心状水系,顾名思义,是指水系中的河流是从四周流向中心,向中心汇聚,这种水系形态多出现在四周高,中间低的盆地中。
典型案例:刚果河水系
刚果河水系图
06
格子状水系
由干、支流沿着两组垂直相交的构造线发育而成的水系,支流与干流大致呈直角相交。
典型案例:闽江水系
东北部为闽江水系图
07
梳状水系
支流集中于一侧,另一侧支流少。
08
平行状水系
受区域构造或山岭走向控制,具有大致平行的干流和支流。另一种解释是:支流近似平行排列汇入干流的水系。
09
网状水系
河流相互交错,形成网状结构。
典型案例:多分布在河流三角洲地区
黄河三角洲地区
10
树枝状水系
支流较多,干流和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,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。
典型案例:中国的长江、珠江和辽河,北美的密西西比河、南美的亚马孙河等大多数水系
密西西比河水系图
11
倒钩状水系
支流多呈反向流动,以钝角注入干流中,有时也被称为逆向水系,它常由掀斜构造形成或河流袭夺的结果。
水系是复杂的,有很多存在争议,一条河也往往不是一种水系形态,要划分空间尺度进行认识。最后,有老师和同学有新的见解可以在评论区指出哈!
试题链接
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。据此完成1-3题。
1、该流域气候终年炎热,干湿季分明,典型树种为适应于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
A.根系不发达
B.叶质坚硬,树皮厚
C.板状根大,树干长
D.叶面宽大,多气孔
2、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,该河段
A.干流流速缓慢
B.峡谷险滩广布
C..支流短小急促
D.补给以冰雪融水为
3、下列因素中,对赞比西河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
A.岩石性质 B.通航里程
C.地质构造 D.降水多少
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和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(①>②)示意图,据此完成第4题。
4、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、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
A.甲一流速慢一沉积作用一仓储用地
B.乙—流速快—侵蚀作用—住宅用地
C.乙—流速慢—沉积作用—交通(港口)用地
D.甲—流速快—侵蚀作用—水利设施(防洪堤)用地
下图是对三峡工程下游各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, 宜昌、城陵矶、武汉江沿线的观测点,据此完成5一6题
5、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
A.以上三河段中,河段越长,同期冲刷量越大
B.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
C.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,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
D.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
6、图示时段内,可推测各河段
A,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B.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
C.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D.先沉积为主后后侵蚀为主
圣劳伦斯河(左图)是一条著名的“冰冻之河“.右图、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。据此完成7-9題。
7.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
A. 2个月B. 3个月 C.4个月 D.5个月
8、据图示信息推测,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
A、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.普协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
C.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.魁北克以下河口段
9、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
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
A.①② B.②③ C.③④ D.①④
“流凌是指河流封冻前或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。下图示意我国某大河沿岸城市“流凌“发生后的河床景观·据此完成10-11题。
10、该城市是
A.杭州 B.兰州 C.武汉 D.广州
11、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
A.1月 B.3月 C.7月 D.10月
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栽平直河段的剖面。据此完成12-14题
12此河段河流流向为
A.自西向东 B.自东向西
C.自东南向西北 D.自东北向西南
13、滩田M入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
A.水稻 B.棉花 C.油菜 D.甜菜
14、下列能正确反映该河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(图中曲线实线为等高线,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)
15、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
(1)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、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。
(2)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
(3)说明本区域水系分布特点
参考答案
1-5BCCDD 6-10CCBCB 11-14BACB
15(1)远离海洋,深居内陆;四周有高山阻挡,水汽难以深入;气候干旱,风力沉积显著,沙漠广布。
(2)冰川、积雪融水补给,地下水补给;主要在夏季,其次在春季、秋季。
(3)本区域气候干旱,河流稀少,河流短小;地形四周高中间低,河流从四周流向中心,水系分布呈向心状。
试题链接
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,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,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,右图为“我国某河流河口附近河谷剖面图”(图中阶地用T表示,数字表示阶地级数)。该河流经过了从山前泥石流通道、到间歇性山区河流、再到现代平缓辫状河流的演化过程。据此完成3~4题。
3.图中T3、T4 阶地形成时,该河流
A.侵蚀作用强,持续沉积
B.侵蚀作用强,间歇沉积
C.侵蚀作用弱,间歇沉积
D.侵蚀作用弱,持续沉积
4.与T3、T4阶地比较,图中T2阶地形成时
A.河流侵蚀作用增强
B.堆积物平均粒径变大
C.河流堆积作用增强
D.堆积物分选磨圆变差
参考答案:3.B 4.C
3.解析 首先明确阶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的关系,地壳变化与阶地升降的关系:河流堆积作用,形成平坦面→地壳抬升,河流下切→形成新的阶地→在每一阶地形成时期,地壳较稳定→可推测该地地壳应是间歇性抬升,而不可能是持续抬升,所以河流表面砂砾石沉积表现为间歇沉积。读图可知,T3、T4阶地相对高度较大,故其形成过程中河流侵蚀作用较强。选B。
4.解析 T2时期出现要明显晚于T3、T4时期,越到后期该处河流越平缓,由以侵蚀为主变为以堆积为主,A错。从堆积物颗粒来看,变成了粉细砂岩,平均粒径变小了,也说明此时期该河段堆积作用增强,B错,C正确。读图可知,堆积物分选磨圆变好,D错。选C。
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——谭老师讲地理
注: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,一并致谢!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,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、文末点击分享、收藏、点赞、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!点击阅读原文,获取更多产品。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“打卡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原创文章,作者:阿峰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51xz.net/37741.html